“之前不是看专业和行政两个等级嘛,现在规范化了,要么申报专业等级,要么申请行政等级,行政等级报酬少,但是将来发展好,所以很多人都申请了行政等级。这样一来,工资之类的就比之前少了,再加上最近也是困难,一下子许多讲师家里都周转不过来了。”
原来是这样,林琳这才明白过来了。
“没有就没有了吧,之前你给送过来的东西,还有好些呢。家里也不缺吃的。再说了,上头对产妇也有营养补贴,所以我现在还不缺什么东西。”
葛翠成说“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行,等下个月的时候,你爸的营养品票我还得藏一些,总不能全资助了别人了。”
林琳说“妈,你也不用太着急这些,家里除了我和秀宁,其他人也不用刻意吃什么营养品。等秀宁上学了,还能分到鸡蛋之类的,你也不用担心不够。”
在这困难的时候,什么都攥在手里也不好。自己享受着,看着认识的人肚子都填不饱,心里当然也过意不去。
邓秀宁听着屋里传来的说话声,觉得这个大方无私的林琳,和那个抢家产的护食林琳,也有很大的区别。
在这别人吃饭都难以吃饱的时候,邓秀宁还能喝上牛奶,也是托了她的福。
屋里,葛翠成说“你不要管这些事儿,好好养身体要紧。以后如果别人找你要粮票之类的,你就说,你都交给你婆婆了,你做不了主,知道了吗”
林琳忍笑不已,说“这个时候,就把我婆婆端出来挡枪啊”
葛翠成翻白眼说“什么挡枪不挡枪的,说得多难听难道你的票不是都给她了吗”
邓奎先和林琳的票,有些是拿着票证去特定的地方领的,有些是单位上直接发的,夫妻两也没多想,全都交给了朱凤英去处理。连杜文雨的好些票证,也是让朱凤英拿着的。
有些票,一张两张拿着没用,还得凑几张才成,他们家有三个人可以领工资和票证,所以不少票都能拿得到。
“好好好,不是挡枪。不过你之前不是说我婆婆不靠谱嘛怎么现在又都要交给她了”林琳故意笑话葛翠成说。
葛
翠成哼哼唧唧地说“她在这点事情上还是精明的,也不像你那么好骗”
林琳知道自己妈就是这德行,明明心里已经肯定了人家,但还是嘴硬着不肯夸一句。
“行啦,我知道了”林琳笑着道。
见女儿竟然笑话自己,葛翠成也是忍不住上前拧了拧她的脸才甘心。
听到她们的笑闹声,邓秀宁是颇为羡慕的,她这辈子是没什么机会,和妈妈这样放松地玩笑了吧
在这种粮食紧迫的环境下,许多人都开始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堂了。之前对孩子读书不怎么上心的李翠花,这个时候也是十分积极踊跃。
金建国已经上到二年级了,有可能要留级,因为他学习成绩太差了。留级就意味着他分到的粮食就不会涨;而金援朝呢,他和邓秀宁差不多大,也还差几个月才能上小学,小学和幼儿园分到的粮食,更不是一个水平了。
听说邓秀宁要准备去上学了,李翠花也盘算着让金援朝去上小学。
金振汉听了直翻白眼“你没有听说吗上小学要考试的你家老二大字不识一个,别说做卷子了,还去考试笑话”
时间越久,金振汉就越觉得,这个乡里的文盲媳妇,就是个拖后腿的存在。看看隔壁的林老师,在家坐月子,还能辅导邓秀宁功课,他这个媳妇,坐月子就闹得鸡飞狗跳的,差点没把孩子闷死。
李翠花非常不满意地说“什么考试我看就是糊弄人的我都打听过了,人家邓奎先和他大舅哥,请了小学校长吃饭,小学校长吃了人家的鱼吃了人家的五花肉,能不让邓奎先他闺女进学堂这是拿了好处的他们要是不让我加援朝进学堂,我就把这个事儿给闹开去”
金振汉声音提高了说“闹闹闹就知道闹家里闹成这样还不够,你还要去学校里闹啊你什么时候能有点用,把咱们家收拾清楚干净了行不行啊”
金振汉真是气的头疼,这个媳妇别的不行,找麻烦倒是第一名。
“为什么不闹咱们家援朝比邓丫头还大一点呢凭啥她可以去学堂,一个月多分几个蛋,咱们就不行”
“就凭人家能背毛选,就凭人家会加减乘除”金
振汉真是烦死了李翠花的胡搅蛮缠,干脆脸巾一摔,直接出门去了。
李翠花见金振汉生气,她还不服气了,这男人就是没用,容易被姓邓的三言两语就唬住了,真当她李翠花是那么好糊弄的
很快,夏季学段就结课了,小考了一回以后,学生们就放假半个月,然后七月秋季学段开学。
这次蔡解放考的还挺不错的,两门都在90分以上,评得上优秀了。
放了假,蔡解放也几乎是住在邓秀宁家了一样,反正白天外头太阳大,还不如在屋里写作业,还能吃黄瓜。
“解放,你们作业多吗”邓秀宁好奇地问。
蔡解放翻了翻了课本,说“挺多的,所有的生字都要抄十遍,还要写几篇日记。我才开始学写文章呢,半个月就要写好几篇日记太难了”
邓秀宁看了看薄薄的课本一眼,想起自己儿子和女儿读书的时候,自己看到他们那做不完的习题和资料,顿时觉得这点作业还真不算什么。
“都不需要花很多心思就能写完的,只能说,主要让你们不要忘记学的新知识。你也别急着完成作业,每天做一点才是防止忘得快。”
蔡解放啊了一声,说“这还不多啊”
邓秀宁给他看自己这半个月来写的字,做的算术题,蔡解放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确实是比他的作业还要多不少。
“妹妹你真厉害”蔡解放由衷地赞叹说。
邓秀宁点了点头,矜持地表示接受他的赞美。
“所以你的作业才不算多呢”邓秀宁说。
蔡解放也没什么反驳的理由了。
跟着邓秀宁,蔡解放每天做一个小时的作业,也能轻松完成假期作业。
闲下来的时候,邓秀宁就跟着蔡解放去他家玩,因为蔡解放家的书多,除了中文的书,还有不少俄文的书,因为他大哥蔡成英主要学马克思思想,大学里必学外语也是俄语。
在这段时间,邓秀宁凭借着扩大了不少的识字量,看了好几本她这个水平适合的书籍,觉得十分满足。
果然读书识字才是最重要的,许多道理,邓秀宁活了一辈子都没揣摩明白,只有看到了书里写着的,才像是被点醒了一样,突然回过味来了。
“读书真
好啊”邓秀宁感叹说。
如果她读过书,上辈子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也就不会过得那么凄惨了。儿女倒是读了书,可惜都因为自己的教导和拖累,也没个好结局。
每每回想起这些,邓秀宁就会被悔恨之情淹没。
蔡解放也十分大方,借了好几本儿童读物给邓秀宁,让她回家慢慢看。
见邓秀宁如此沉得住气,安安静静地准备着考试,邓奎先等人也安心了不少,孩子的实力在这儿,相信她能凭着自己的能力,拿到入学的名额的。
七月秋季学段的开学时间确定了,子弟小学也提前准备了考试,主要是考察满五岁未到六岁的孩子的水平,再择优入学。
这样,既能够给那些都想让自己孩子提前入学的家长一个交代,也能够用公平公正的方法,选出一些好的苗子来。
考试这天一早,朱凤英和林琳就一起送她到了学校,帮着她报了名参加考试。
在校门口排队报名的人不少,报名就要孩子的证明之类的,以确认孩子的出生日期。
比如排在邓秀宁前面两个位置的一个孩子,其实才三岁多,但是因为家里喂的好,长得高大,看上去竟然不比五岁的孩子差。老师看了证明以后,不肯接纳那孩子报名,他妈还在狡辩说“我这孩子是五岁了填这个东西的时候填错了他的生日应该早两年才是不然他怎么长的这么高大”
老师板着脸说“我们只看文件证明,就算是这孩子真的已经五岁了,他的身份资料上写着他才三岁,我们也不收后面的人上来吧”
那个女人还要辩解什么,被后面报名的家长给挤开了。
朱凤英哼哼说“就算是当初把年纪写小了,肯定也是有什么原因的,不然谁无缘无故把孩子的年纪填小一些啊现在要孩子年纪大一些,又想用真正的年纪,真是什么好处都想占着。”
53年的时候,全国就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从那以后,国家对人口的管理就正式多了。父母也不至于因为忘记了孩子的出生时间而乱写,只有可能是因为一些有利的原因才那么做的。
邓秀宁的资料都还在,幸亏当初她出生后,朱凤英就闹死闹活地拉着梁玉莲去给她
上了个户口,当时朱凤英把她当成大儿子最后的骨血了,所以在这种名份上的事儿很看重。
也多亏邓奎先离婚的时候,就想得周全,把邓秀宁所有的身份资料都要了过来,不然这时候报名考试读书之类的,也是个麻烦事。
轮到邓秀宁报名,邓秀宁乖乖地给老师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出生年月日,父亲母亲姓名和单位年龄之类的信息,估计这些等考试过去,入学的时候还要查一下资料,看看是否属实的。
顺利报了名,邓秀宁拿到了一张手写的入考场许可。
朱凤英和林琳都不由得露出轻松的神色,刚刚看到不少孩子都被老师否决了报名的资格,她们两还是有些担心的。
在进校门的时候,朱凤英还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咕哝道“竟然没看到李翠花母子,她不是说了金援朝要来考试吗”
林琳说“可能是因为他们晚点才来吧。”
李翠花确实不是个赶早的性子,朱凤英也就不管了。
为了避免邓秀宁找不到路,林琳还特地将她送到了考场上。
即便是邓秀宁做好了心理准备,看到考场内的人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真是人数不少啊
她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看到朱凤英和林琳都还在外面等着,当然还有不少别的家长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