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贵相12(2 / 2)

快穿之我的黑历史 10906 字 3个月前

太子妃道“是是有这么一句话。可是父皇,此事也要分人,殿下喝醉后向来喜欢胡闹,他刚刚,是在逗您玩呢,您”

“谁胡闹了”太子突地嚷嚷道,“朕说的话,金口玉言,岂有胡闹之理”

“”

天子默然望着他,然后呵地一声轻笑。

太子妃再说不出半个字。

她心如死灰。

她扯着太子扑通跪了下去。

岂料太子毫不配合,被死死拽着袖子也要强行起身,还不忘把太子妃也从地上捞起来,边捞边嘟囔道“跪什么跪,朕就在你身边,你不跪朕,你跪谁呢”

太子妃多想告诉他,我跪的是你父皇,你现在不跪,等清醒了定要追悔莫及。

可事实是她半个字也说不出口,而且她力气没太子大,只得顺着太子的力道站起身,然后反手一按,又把太子给按到了地上跪着,接着太子又嘟嘟囔囔着要起来,已经心如死灰的她觉得疲惫又绝望,索性也不管太子了,独自跪着,任太子怎样拉她也不肯动。

到底是喝多了,头两回还有力气能从地上爬起来,顺带也能把太子妃给拉起来,可两三次过后,太子双腿大张着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

他喘着气问太子妃“你今日到底是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你且告诉朕,朕给你出头。”

太子妃此时已是五体投地地跪着,闻言头也不抬一下。

太子看着,愈发觉得奇怪“你到底怎么了说啊,朕会给你做主的。”

“你自称朕”头顶陡然传来一声问话,“那我呢,你觉得我该自称什么”

太子下意识地道“在朕的面前,你当然要自称微臣或者草民”

说着,许是觉得自己乃九五至尊,怎么敢有人在自己头顶说话,当即抬起头来,眯眼看向上方。

就见那问话人正站在自己面前,因背着光,看不清具体神容如何,只知那一身尊贵气度当真世间罕见,比自己看起来还要更像皇帝。

太子不由问道“你是谁,你是朕的丞相,还是朕的大将军”

上头那人缓缓道“我是你爹。”

我爹

太子歪头想了片刻。

他刚想说我爹早就死了,你是冒充的,却于不经意间看清上头那人的脸,当即醍醐灌顶般,整个人瞬间清醒。

他的脸陡然变得惨白。

“父、父皇”

酒彻底醒了,他却宁愿自己根本没醒过来“儿臣,儿臣”

连句囫囵的话都说不全,他急忙调整姿势跪好,刚喝进肚子里的酒此刻全变作冷汗从身体各处争先恐后地冒出,他敢说他这辈子都没像现在这么害怕过。

他战战兢兢地跪着,如堕冰窖。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父皇并没有惩处他。

甚至连句教训的话也没说,只道“起来吧。”

接着二话不说,拂袖离开。

天子虽走了,可在场的文武百官却还是紧闭着嘴,不敢说出任何的只言片语。

毕竟连瞎子都能看得出,陛下这是对太子失望了。

本来储君之位就还没个着落,今日这场一闹,怕是太子再无望储君之位。

太子被放弃,还有望被立储君的就只有

一些人已然蠢蠢欲动,决定今日过后,就另投明主。

太子也明白这个道理。

有宫女上前要扶他起来,他一把推开,自己从地上爬了起来。

转眼见太子妃还跪在地上,他想要迁怒,想骂她怎么就不拦着他,可他对刚才之事还是有印象的,知道自己完全是被父皇给算计了,她根本不是父皇的对手,当下也只得苦涩地叹口气,对太子妃弯腰伸手。

“地上凉,快起来吧。”他说,“别让他们给笑话了。”

谁知太子妃无视他的手,自己起来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在人前不给他面子。

她拍了拍裙子,又扶了扶散乱的发髻,冷声道“已经被笑话了。”她这样说着,神情却镇定得很,“妾身奉劝殿下一句,从此以后切勿再饮酒,否则再闹出刚才那等事,殿下失了帝心不说,妾身也要受累。”

说完就带着宫女离开了,连和皇后说一声也无。

目送太子妃满怀怒气地离开,太子站在原地好半晌,又叹了口气。

看太子一刻钟前还是胸怀大志,志得意满,一刻钟后却已然失态至此,想要劝解他的皇后终究没有开口,只坐在那里,暗暗下定了决心。

过去这么久,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几日后。

江衍正坐在树下看书,刚从宫外回来的千香立在他身侧,把在宫外听到的消息一一复述给他听。

“京中近来多了一则传言,说是陛下有意立靖王为储君。”千香轻声道,“还说陛下已经命钦天监算出了祭天吉日,礼部已经在为此准备了。”

江衍没说话,只将手中的书翻了一页。

果然千香又道“奴婢查了,这则传言是皇后娘娘让人散布的,意在毁坏靖王在百姓中的保护神之名,好让靖王从储君之争中出局。”

江衍还是没说话,指腹慢慢摩挲着书上的字。

千香继续道“不过据奴婢所知,靖王似乎并不打算对此采取什么行动”

“他当然不打算采取。”江衍终于开口,“他心里巴不得这样。”

千香问“为什么”

江衍道“他迟早要同我一样,丢开女子身份。皇后现在这般作势,反倒是为他提前开路了。”

千香恍然大悟“那小少爷,我们就这样隔岸观火吗”

“当然不。”

“那小少爷需要奴婢做什么”

“给我更衣,我要去见皇后。”

“见皇后做什么”

“见皇后,釜底抽薪。”

约是二十三年前,宫中曾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大事。

那件大事,便是时人极感兴趣,可谁都不敢于公共处提起的狸猫换太子之事。

彼时的后宫里,皇后待产,贵妃初孕,宛妃待产。

三位高位分的宫妃都怀了龙种,就看谁最先诞下皇长子,从而母凭子贵,享有更多的权势。

说来也是巧合中的巧合,贵妃刚过了最危险的时期,胎位渐稳,太医诊脉后说只要养护得当,便有望在数月后诞下一位公主;皇后与宛妃则在同一天开始分娩,并且也于贵妃请完平安脉下床之时,双双诞下了一个麟儿。

如此,皇后和宛妃几乎是不分先后的,同时诞下了两位皇子。

这之间的时间差实在微小,众人计算好一会儿,竟都是不得要领。末了还是最为德高望重的一人随手一指,指中其中一个数字,然后上报给天子说宛妃生的是皇长子,皇后生的是二皇子。

自古以来东宫之位皆是立嫡立长,极少有另立的,故而尽管宛妃生出了皇长子,可她的儿子依旧不能被立为太子。

儿子不是太子,这简直让宛妃心都在滴血。

宛妃向来是个有野心的。

她不仅想让儿子当上太子,更想让自己当上皇后,等陛下驾崩了,她就能当上皇太后,真正的母仪天下。

只是事情的发展并非如她所愿。

不过好在,她对此早有所预料,也早为之做好了准备。

于是那边天子刚得知皇后紧跟着宛妃也生了个儿子时,这边就又传来消息,说宛妃娘娘的肚子里还有一个。

多出来的这个孩子,从哪儿来

当然是从别的宫妃那儿来。

为着这个多出来的孩子,才把太医送走,正要去看望皇后的贵妃在途中被人劫走,腹中才满四个月的尚未成形的孩子,被人生生剖出。

血流满地。

大雪漫天的时节,天地冰冷,贵妃死死睁着眼,状若厉鬼。

贵妃怀的是个女儿。

等那模糊的一小团血肉被送去万春宫,接生嬷嬷接过篮子,看也不看,随手放到一边,然后就宣布宛妃生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儿,乃为大公主。

如此,皇长子、长公主,全被宛妃笑纳,她成了名副其实的赢家。

然而她还有一招后手。

于是这过了二十多年都还让无数人讳莫如深的狸猫换太子之计,在宛妃的示意下,开始了。

天子得两位皇子兼一位公主,正是喜气洋洋之时,孰料宫中突然有刺客来犯,他们视御林军如空气,每个人皆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将三个孩子全掳走了去。

天子大怒。

都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帝王一声令下,整个京城的官兵全运作起来,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了三位殿下的下落。

天子亲自赶了过去。

被掳走时的三个孩子,此刻只剩一个还活着,另两个已然变作一团纠结的血肉,正被野狗撕扯吞食着。

眼见天子眼睛都红了,完成任务的刺客们自刎而亡,没留下一星半点的讯息。

悲恸到极点的天子无法,只得带着还活着的二皇子回宫。

如此,大皇子夭折,大公主夭折,同时又有宫人来报,说贵妃小产,在雪地里流掉了二公主。

四个孩子只留了一个还活着,天子这一天堪称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饶是历经无数大风大浪的他,也还是有些恍惚了。

最后,还是万春宫那边来人报喜,言道其实刺客抱错了,刺客抱走的那个孩子,实际上不是大公主,而是一只刚出生的小奶狗。

大公主还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呆在万春宫里。

天子听了,还没来得及庆幸,就听人又说,宛妃又生了个儿子,是为三皇子。

天子当场就懵了。

之前太医说宛妃只怀了一个,上午多生了一位公主便罢,现在如何又生出一位皇子

包括天子在内的众人大感蹊跷,忙去万春宫看望宛妃。

这一去,他们齐齐出了一身冷汗。

只见刚生产完,脸色苍白的宛妃,正倚靠在床头,怀中抱着一只狸猫轻声哄着

她哄着那只狸猫,温柔地道“我是你娘。三皇子,我的儿,你和你哥哥一样,都是娘的乖宝宝,是不是”

宛妃疯了。

天子无言。

在万春宫前沉默片刻,天子终于下令,今日之事,此后谁也不得提起。

尤其是大皇子与二公主这两位,更被列为禁语,谁敢说起,谁就等着掉脑袋。

如此吩咐下去后,面对后怕不已的皇后,万念皆灰的贵妃,疯疯癫癫的宛妃,天子把自己关进御书房里整整一夜,第二日上朝前亲手拟了道圣旨,立二皇子为太子,将大公主过继给贵妃,同时再从宗室里过继一位婴孩,给宛妃当三皇子。

这才有了后来三位宫妃都各有子嗣之景。

只是

“太子并不是您的孩子。”

偌大宫殿内,两人一坐一站,颇显得此间空旷寂寥。

那站立着的素衫少年微笑着,如是说道“既然不是您的孩子,您又何必为他铺路您就不怕,他日后会成为白眼狼,反咬您一口吗”

坐在高位上的皇后咬紧了牙,撑着不回话。

那少年继续道“到底谁才是您的孩子,您又应该帮谁,臣觉着,您应当心中有数,不是吗”

皇后浑身一震。

如何能不心中有数

她的孩子,明明,明明

她忍了二十三年,整整二十三年

为的,可不就是她的孩子

牙齿几乎被咬碎,女人苍白着脸,眼角有泪慢慢溢出。

过了许久,她终于轻轻点了点头。

“好。本宫答应你。”

少年闻言也一笑“这再好不过。”

两人谈话就此结束。

江衍敛了笑,朝皇后一拜而下“娘娘好生休息,臣且先告退。”

皇后目送他离开。

外头日光明媚,少年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鲜明极了,她细细看着,恍惚眼睛都要被灼伤。

直等再看不见那道影子了,她才抬手捂住脸,慢慢哭出声。

“孩子,我的孩子”

“娘一定会帮你夺回本该属于你的东西”

“我的孩子靖秋”

当年死去的,只有二公主一人。

当年宛妃生的,也仅有大皇子一人。

真正的大皇子在被刺客掳走的过程中摇身一变成了二皇子,被立太子,养在皇后名下;真正的二皇子则被假扮成大公主,由贵妃抚养,封为靖王,男扮女装二十三年之久。

至于三皇子,那完全是宛妃假想出来的,是不存在的。

而宛妃之子与皇后之子,这两人究竟谁长谁次,实则当初是皇后之子率先生出,贵为大皇子。

也就是说

兜兜转转,来来去去,靖王阮靖秋,才是真正的皇后之子,才是真正的大皇子。

才是真正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皇后果然是个很信守承诺的人。

有关靖王要被立为储君的传言才在京中传了没两天,宫中就又出了个新的传言,说皇后怀疑侧妃其实是被太子害死的,一定要太子给个说法。

可太子如何能给出说法

于是母子二人便闹开来,旁的人如何劝架都不顶用。

最后闹到天子面前,本就对太子失望的天子被闹得心烦,索性一个惩戒下去,命皇后誊抄佛经一百卷,太子禁足半年,罚抄佛经五百卷。

太子当场气了个仰倒。

此事一传,太子派系当即乱的乱散的散,另投明主的另投明主,不过数天光阴,还站在东宫一派的,已然没什么人了。

靖王悄无声息间获得大胜。

太子禁足,他身上的一些职位被撸掉,天子思虑良久,终于决定放手一搏,且让靖王试试看。

于是等半年过去,太子终于得出东宫,可迎接他的,却是靖王顶替了他的位置,将不少本该由他来处理的事情,办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

连天子都当着朝臣的面将靖王夸奖数次,言辞间好似还真的有要将靖王立为储君之意。

帝王此意,令得靖王一时声名大噪,在百姓间更是大有支持的人在,为他日后换回真正身份埋下了极好的铺垫。

如是这般,再过两年,天子突发重病,时常昏迷,不得把控朝政。后果然立靖王为储君,甚至连遗诏都写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859821378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