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宁知道蔡政委调动了,蔡家搬走了以后,也联系了蔡芳要了新地址,把自己的照片寄了过去。
蔡解放换了新地址后,邓秀宁连着几个月都没收到他的信,一直到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段都过半了,她才收到了蔡解放前段时间写来的一摞信件。
因为地址变更了以后,蔡解放的信,也是辗转才到了邓秀宁的手里。
读了信,邓秀宁也知道了蔡家搬家的麻烦程度。
因为蔡政委的职务关系,他带走的资料之类的,都是要经过仔细审查的,娄主任经手的工作,也要通过一些审查的,因此他家搬家的流程也格外麻烦。
“现在好不容易是安定了下来了,哥哥姐姐们都离开了家,房子更大了,却显得更空了。我觉得最空的是我们家的院子,虽然花木有人打理,却常显得呆滞。”
“我常想,如果你家和我家是邻居,我家要请你奶奶来帮我们家,把院子里都种上菜,什么辣椒茄子豆角之类的,一年四季也吃不完。对了,最重要的是要种两畦黄瓜,定能天天收一篮子呢”
“有了这么大的院子,你奶奶也不用全种上菜了,还能给你留点地方,在窗前种点花。”
邓秀宁躺在床上,读着蔡解放的信,也不由得想象了一下那样的情形,确实是很美好的样子。
如今朱凤英也在家里的院子里种了菜,还养了鸡,也常送点给邻居们尝鲜。但是像蔡解放和娄主任那样捧场的邻居,实在是少见了。
不知道朱凤英会不会也觉得,种菜比之前少了一些乐趣了。
没想到,才过了没几天,邓奎先又带回来一封信“蔡解放的学习就那么清闲吗见天就给你写信了吧还寄了个加急的。”
加急的信件,当然不用等上一两个月,大约一周多就能收到了。
邓秀宁也觉得奇怪,回了屋拆了信,才知道蔡解放为什么急吼吼又追了一封信过来。
邓秀宁写朱前进的事情的信,他终于收到了,于是他也顾不上才寄了信给邓秀宁,立马又写了这封信来。
“对于这样的男生,你还是要小心一点。常跟着你,又不敢和你说话,只能说明他胆怯。胆小的人,如果突然胆
子大了起来,怕是会做出令人害怕的事情来的。”
邓秀宁把信读了两遍,她之前确实是有些紧张,朱前进那家伙老跟着她,现在她是习惯了,不理那个人,只当他不存在就行了。
被蔡解放这么一说,邓秀宁心里反而有点毛毛的。
上个学段结束的时候,吴二妮和朱前进还吵了一架,吴二妮把朱前进狠狠地骂了一顿,但朱前进也很生气的样子。
那时候吴二妮还骂了邓秀宁,说她勾走了朱前进之类的,邓秀宁觉得可冤枉了,她哪有什么勾朱前进之类的。
那时候她也终于明白,那些大婶们虽然是玩笑着说出来的,但是怕也是说了真的了。
知道朱前进真的是喜欢自己,邓秀宁除了吃惊,没别的感觉,自己把他教训了一顿,人家反而喜欢上了自己着实是有些荒谬了。
至于朱前进,邓秀宁觉得他不聪明又不勇敢,还真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读完了信,邓秀宁就也认认真真地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会听取蔡解放的意见,注意朱前进的动向,保护好自己的,让他不要担心。
这次,邓秀宁没等到蔡解放的来信,就从邓奎先那儿得到一个消息“蔡政委特地联系我,说蔡解放想过来过暑假。”
“蔡解放”
“过暑假”
“上咱们驻地啊”
邓秀宁朱凤英和林琳三个人反应都出奇的一致,就是很惊讶。
蔡解放去哪里过暑假不好,要跑带这儿来
邓奎先点头“是啊,蔡政委说,人家想趁着假期出来转转,长长见识。南边他没来过,觉得好奇,所以想来看看。”
邓秀宁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朱凤英说“他一个人坐车过来啊”
“当然,坐火车,到时候我会找车去车站接一下的。”
“那么小的孩子,可别在路上遇到什么意外啊”朱凤英有些担忧地说。
林琳说“那个倒是不怕,蔡政委和娄主任敢放他出来,说明他自个儿坐车就没问题。妈,咱们还是先收拾个房间出来,让人家住下吧”
朱凤英点头“那是应该的,幸好我还备着两床新的床单和席子,对了,蚊帐也要备上。”
其他的人都忙开了,邓秀宁还坐在那里,
算了算自己和蔡解放分开的时间,也有一年了。
蔡解放真是说来就来,估计是蔡政委给邓奎先打了电话,他就直接上路了,两天后他就到了火车站,邓奎先跟指挥部借了车,去把他接了过来。
再次见到蔡解放,邓秀宁还觉得有些恍惚“你都长那么高了”
蔡解放摸了摸头发,说“是啊,新学校天天让人跑步啥的。”
“哎哟,解放,你都提的什么啊,这么沉”朱凤英说。
蔡解放忙去拿那个军绿色的旅行袋“奶奶你别动,我来里面除了我妈捎给你们的一些吃的用的,还有一些书。”
说着,他蹲下去,将东西从袋子里掏出来“这是南边少见的橘子,这个是腌火腿”一样一样掏出来,都交给了朱凤英。
朱凤英说“你妈还和当初一样,啥都惦记着我们家。”
蔡解放笑着说“是啊,每回我妈一忙,就惦记说,要是您家还在,她就不操心我没地儿去了。”
朱凤英也笑了。
寒暄着问过谁好不好之类的,又见过了妞妞和刚出生的弟弟,这话好像才唠完了一个段落似得。
邓秀宁老觉得,这一年没见,蔡解放比先前有了不小的变化,更像个大人了似得。
“秀宁,你带解放去看看他的房间。要是有什么缺的或者不合适的,就赶紧说,咱们就给添上或者换了”
“嗳,好。”
蔡解放的房间在朱凤英的隔壁,朱凤英另一边就是邓秀宁的房间了。
“你的床都铺好了,桌子也擦过了,你直接用就行。”邓秀宁说。
蔡解放点头,看了一眼屋里,说“这屋子显得好大。”
“这儿屋子都挺大的。”邓秀宁说,“你的窗户外头,就是邻居家,他家一般也看不着你,你要是觉得不习惯,把帘子拉上就成。”
蔡解放把书包取下来,放在桌上,去窗边看了看,“还好,窗外是个过道”
“对啊,连着前院和后院呢那墙是院围墙,也不高,我爸站在那儿就能瞅着隔壁。”
邓秀宁又检查了一下床单蚊帐之类的,见没什么问题才放了心。
蔡解放把自己的东西都拿了出来,除了衣服之类的,牙刷牙杯也带了,还有毛巾之类的,
就差带盆和水壶了。
“你东西怎么那么少啊”
“习惯了,在学校的时候,也用不上那么多东西。喏,这个给你”
邓秀宁好奇地问“都是书吗”
蔡解放摇头“除了书,还有本子,书是我看了觉得不错的,就给你留着了,本子也是我平日去书店看着好,就买的。”
“这么沉难怪你自个儿东西没多少下次可别带这么多书来了,城里的书店里说不定买的着呢”邓秀宁说。
蔡解放听罢,突然高兴地说“我乐意带来这书上有我写的一些感想,你看的时候,也可以顺带看看,然后也写写你的想法,等你看完了,我们再讨论讨论。”
邓秀宁点头说“行是我错怪你了,还以为拿来的都是新书呢”
“那不会。”蔡解放说。
在邓秀宁的带领下,蔡解放只消半天就把屋里屋外都熟悉了。
蔡解放到了没多久,就又下起了雨来。
邓秀宁无奈地说“你瞧,就是这样,动不动就下起雨来,我的书架最底下那一层都不敢放书,就怕霉坏了。”
蔡解放说“我可记着,你以前挺喜欢下雨天的,那样就可以安安静静在家里呆着了。”
“那可不一样。那时候饥荒,可不就天天盼着下雨到这儿雨多了,也觉得烦。”
“既然如此,咱们也可以趁着这时候,在家看看书,也不用出去踩一脚烂泥了。”
驻地的环境,比不上军区大院,一脚烂泥是蔡解放有过经验的。
于是,邓奎先回到家的时候,就瞧见两人坐在那窗前看着书。
即便是这南边湿热许多,但蔡解放也适应得挺快的,见着了虫子,也不觉得害怕,只觉得稀奇“这边的虫子,是我见过的最多的。”
“这南边的虫子,个儿大,数量多,种类也多。”
“这个我知道,”蔡解放说,“我给你的那一摞书里,就有一本讲各地自然的,里头就提到过,是和气候之类的有关”
邓秀宁看着侃侃而谈的蔡解放,突然觉得他真的是变化很大了,以前哪有这样博学的样子
心里头这样想着,邓秀宁就忍不住问了出来。
蔡解放说“嗐,我上初中后,不是住校了嘛再
加上你又搬走了,我失去了你这样一个伴儿,每天有大把的时间不知道做什么,于是就去书店和图书馆找了书来看,想都知道一些关于这边的事儿嘛。”
邓秀宁一听,也明白了,他是因为自己来了这边,所以才关心这边的情况的。
“或许我现在还没你懂得多呢”
她现在也常看书,但看的多是类的,林琳没有给她看过于复杂的书。
蔡解放有些兴奋地说“我觉得你应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籍,真的很有意思,和看的感觉又很不一样。我现在常看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因为这,数理化都学的好一些了。”
邓秀宁挠了挠头,说“可是阿姨家多的是或者历史之类的书呀,科学类的很少。”
因为林振轩是研究社会科学的,所以家中的书也以人文社科方面的为主。
“没事儿,我带你去买”
这点蔡解放倒是没怎么变,说干就干,不仅和朱凤英他们说了,要带邓秀宁去城里逛逛,还借到了二八大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