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见她妈臭着脸,不肯说一句话,便给朱凤英解释说“我妈让您用毯子把秀宁裹一裹,别冻着了。”
朱凤英这才明白过来,忙用拿过毯子,盖在了邓秀宁身上。
邓奎先注意到这边动静,忙跟葛翠成说“谢谢”
葛翠成表情有些别扭地说“我只是为孩子着想。”
显然就是不肯自己承认是好心,有些拉不下脸来而已。
朱凤英嗫嚅了一下嘴,想说些什么,到底还是没能说出口来。
他们在林家也没有坐多久,毕竟不是特别熟悉。临走前,林振轩还和邓奎先说“以后时间方便的话,欢迎多来我家坐坐。”
林敏显得比邓奎先还高兴,说“我父亲一直说想结识你,想和你聊聊,你可不要客气啊”
邓奎先客客气气地应了。
正要出门,朱凤英想起怀里的毯子,忙要还给他家,林琳拦住她说“外面风大,先给秀宁包回去,别让她受了风。下次你们再还回来就是了。”
朱凤英看了看邓秀宁熟睡的小脸,到底还是点了点头说“那就先多谢你们了。”
“客气了。”
邓秀宁倒是睡得昏天黑地的,什么都不知道。
不出几天就是要过年的时候了,学校里也发了一些过年用的糖票点心票之类的,可以用来低价买一些糖果糕点等东西。
邓奎先把票交给朱凤英,说“上头已经把更多的东西,纳入了票证里头了,以后很多东西,不仅要钱,还要票才能买了。”
朱凤英不认得字,只好按照大小样式颜色之类的,来记不同的票是用来买什么的。
她把一张张票都仔细收好了,说“亏得之前囤了一些东西,不然以后想买都没处儿买了。”
邓奎先无法反驳,之前他还不太赞同亲娘和闺女蚂蚁搬家似得往家里买东西,也不太相信真的会有饥荒,可是这上头下来的条条政策,让人能够感觉到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等到邓奎先出门了以后,邓秀宁看着朱凤英把装票证的盒子放好,问“奶奶,你过年真的不回老家了啊”
朱凤英顿了顿,才说“天又冷,路又远,我回去做什么”
其实邓秀
宁看得出来,最近朱凤英有些心神不宁的,大概是因为快过年了,她想老家的人和事了。这还是她第一次在外头过年呢
老家除了梁玉莲那一伙恶心的人,还有朱凤英关系还不错的邻居,以及她娘家人之类的。至于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朱凤英生气归生气,可下面的孙子也是朱凤英惦记的。
而且,朱凤英人也老了,也惦记着落叶归根这样的事情了。
邓秀宁想了想,说“等开春了,天气暖和了,你可以回去一趟。不然等回头饥荒了,路上更不安全。而且老家不是要搞人民公社了吗你也可以回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弄的,回来了还可以和魏奶奶她们说说,好让她们有个准备。”
邓秀宁当然也舍不得奶奶离开,只是老人家心愿不了,就高兴不起来。
另外还有,邓秀宁记得当初,自己在乡下参加人民公社的时候,老村长和黄姓的几户人家,联合起来从村的仓库里弄东西,所以在荒年的时候,他们那几户人家日子竟然过得还不错。
现在老村长已经被换掉了,可邓秀宁觉得,那些人贼胆包天,就算是没有那么方便的条件了,也会抓着机会做硕鼠,偷东西的。朱凤英回去的话,还能给亲近的人提点醒,他们不动手最好,防备着就行,动手了的话,正好抓着给些教训,收拾他们一番。
朱凤英听了,却没有一口答应,而是说“我回头和你爹商量一下。”
邓秀宁看得出她是心动了。
到了过年时节,不管是多小气的人,也得大方一些,准备些好吃的过年。
除了各家各户自己准备,学校也准备了晚会,还在大礼堂放电影,不仅学员们可以看,军属们也可以跟着学员们去看。
这样喜庆热闹的氛围,确实是让人感觉特别高兴。
可惜邓秀宁人还小,撑不到太晚,晚会和电影都没看完,就半途又睡着了。
过完年没多久,邓秀宁就听到隔壁又开始哭闹了。
“金家兄弟的屁股应该好得差不多了吧现在又在哭什么呢”邓秀宁打了个哈欠问。
朱凤英一边摘菜,一边说“他家大的要送去学堂读书,小的要送去幼儿园,两个都不肯去呢”
金援朝的年
纪和邓秀宁差不多,如果家里不想,他是可以不去幼儿园的。比如邓秀宁家里有奶奶,她就可以不用去幼儿园。
可是金振汉觉得,这两小子在家都学坏了不少,还不如送到幼儿园去学老实点,也就不顾两个人的不愿意,以及李翠花的阻拦,铁了心要送两个人去学堂和幼儿园。
邓秀宁点头说“金伯伯就这点好,说一不二。”
朱凤英笑着看了邓秀宁一眼,她知道邓秀宁可不喜欢隔壁两小子了,调皮捣蛋不说,还脏兮兮的,到了冬天就拖着两道鼻涕,两个人的衣服袖子也是像抹布一样,这附近还真难找出那么脏的小孩了。
金家兄弟去上学以后,确实是清静多了,邓秀宁宁愿听隔壁那小宝宝哭,也不想听两兄弟怪叫和吵闹。
只是李翠花对闺女实在是不上心,常听到小宝宝扯着嗓子哭,然后就会有邻居在她家门口说“李翠花你闺女是饿了还是尿了”
然后马上就会听到李翠花在屋里,摔摔打打的声音和指代不明的咒骂。
祖孙两对小宝宝,也只能报以深切的同情。
摘完菜,朱凤英端着菜篓子走到门口,看了看天色说“这树上都开始冒芽儿了,明个儿我就收拾一下地,开始种菜了。”
朱凤英一辈子辛辛苦苦劳作,也就养成了一个不干活就不舒服的习惯,现在没法下地干活了,这院子里的小块地就成了她解馋的地方了。
邓秀宁问“咱们种些什么好呢先种一茬青菜秧子吧都好久没吃过刚从地里摘下来的嫩嫩的小青菜了。”
朱凤英点头说“青菜可以先种一茬,吃上小半个月,然后再种别的。辣椒茄子什么的都要种,对了,最重要的是黄瓜,你可爱吃黄瓜了,去年就老钻地里去摘黄瓜吃。”
邓秀宁对黄瓜确实是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初她没文化,又没门路,要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实属不易,只能走街串巷地去卖菜,饿了也舍不得去街边买吃的,摸一根黄瓜冲一冲,咔嚓咔嚓地啃完,就当是一顿饭了。
对于邓秀宁来说,黄瓜给了她不少的能量和动力。
如今,黄瓜吃起来还是那个味道,但是邓秀宁的心境是完全不同了。
说干就干,第
二天朱凤英一大早就起来干活了,依旧把锄头舞得虎虎生风的,小半天就翻好了一块地。
邓秀宁也帮不上什么忙,便给朱凤英送一下水,擦擦汗之类的。
朱凤英看着孙女儿忙前忙后,就想着要赶紧给她种出嫩嫩的小青菜和大黄瓜来。
翻完了地就下了一场小雨来,朱凤英忙完了种地的活儿,又忙着收拾地窖。
地窖里,祖孙两是时常来照看的,自然是齐整干净。
不过墙面还没用水泥糊满,朱凤英打算今年上半年把这活儿干完,也算是去了一桩心事。
朱凤英在那边忙活着糊墙,邓秀宁则在地窖里转了转,检查一下囤的粮食,如果有什么被偷吃或者霉变之类的迹象,就要让朱凤英赶紧处理一下,免得损失得更多。
转了一圈,粮食都还好,邓秀宁才放心了。
朱凤英擦了一把汗,说“秀丫头,这下头闷,你出去透口气,别在这儿闷坏了。”
邓秀宁点头,爬上了地面,给朱凤英拿了点水下来。
朱凤英没直接喝水,而是看着墙面那几块砖,说“这儿砖松了啊,我得给它砌好了,免得老鼠顺着这个口子给我钻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