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你就那么舍不得妹妹走呀”
蔡解放问“咱们家能把她留下来吗和妹妹在一起我好开心,她那么乖,吃得也不多,咱们家养得起。”
娄主任真是哭笑不得,说“我也想把她留下来养啊,但她奶奶和爹怕是要来咱们家抢人哦等会我们送她回去,你也跟着一起去吧”
留不下妹妹,但是能和妹妹多待一会儿,蔡解放觉得也行。
来的时候,邓秀宁就带了两套衣服,和一些洗漱用品,回去的时候,还多了两个包袱。
娄主任把两个包袱交给朱凤英,说是一些小玩具和衣服,朱凤英不肯要,娄主任就把包袱塞进她怀里了。
另一边,蔡解放从自己的斜挎书包里,掏出一摞画册“妹妹,这个是苏联童话故事书,可有意思了,送给你。”
邓秀宁见娄主任已经送了好些东西了,再收她觉得太多了,便摇头说“这套书你也很喜欢呀,自己留着吧。”
蔡解放小大人似得叹了口气,说“确实挺喜欢的,不过我现在长大了,这样的书不适合我这个年纪了。这些故事很有意思,妹妹你肯定会喜欢的,所以我想送给你。”
见邓秀宁不肯要,蔡解放学着他妈的,一把塞进了邓秀宁的怀里。
这孩子真是
邓秀宁到底还是把书收了下来,蔡解放就显得特别高兴。
另一边,朱凤英把东西放下以后,提了一只鸡过来,说“我们家也没什么好东西可以回礼。这只鸡是我以前乡下养的,乡亲帮着我养了两个月,估摸着也有三四斤了,你拿回去给蔡政委和孩子们补补身体。”
娄主任倒是爽快地接了,这风格让朱凤英更是喜欢。
收下了鸡,娄主任也没急着离开,而是指着院子里堆着的粮食,带着一些惊奇地问“这么多粮食啊您把老家的粮食都带过来了”
朱凤英点了点头“是啊,也是我老家的亲戚帮着收回来晒干弄干净的,费了老鼻子力气了。”
“那也太辛苦了吧为什么不直接卖掉呢国家收粮的价格也不差。”
听到这个问题,朱凤英纠结了起来,犹豫着要不要说囤粮的原因。想到娄主任一家对自己家挺照顾的,如果有什么灾祸不提醒人家,反倒是自己不太厚道了。
于是朱凤英顾不上人家领导的身份,凑到娄主任耳边说“是这样的,我瞅着现在年景不好,感觉荒年要来了,所以囤些粮食这次不是荒一年两年,而是要荒个年到时候怕粮食肯定不够吃,这么些粮我还担心少了。”
娄主任第一反应是荒唐,现在国家发展向好,一天比一天更繁荣,怎么可能会倒退到吃不起饭的时候
可是朱凤英满脸真诚地看着她,又这样郑重其事地分享了这个秘密,显然是因为信任她,想帮她,才这么嘴贴耳地和她说了。
“大娘,这个做得准吗”娄主任努力压下心中的不信任感。
朱凤英只说“你问我做不做得准,我说做得准,但是你要我拿出什么证明来,我拿不出来。我是看着你家人好,对我家有恩,我才说与你听。至于你信不信,我也没法管。”
朱凤英的底气,是来自邓秀宁信誓旦旦的保证。虽然邓秀宁还小,可这大半年来的事情,让朱凤英坚信自家这孙女绝不是一般人,不会故意骗自己瞎说。
可朱凤英不能透露邓秀宁的事儿,她得护着自己这个乖乖孙女女。
娄主任心中感觉也是十分复杂,一方面,她觉得朱凤英说的是瞎话,眼下没什么征兆表明会有饥荒,另一方面,朱凤英那种笃定的态度,况且她又不是什么喜欢说瞎话或者开玩笑的人,这么郑重其事地告诉自己,肯定是有她自己的缘由的。
愣了好一会儿,娄主任才说“这个事儿,我要好好想想,实在是太惊人了。”
朱凤英得了邓秀宁的提前指点,也知道这种事说出去,大多人是不会信的,毕竟连她自己的儿子都觉得她在瞎说,以为就算是真荒年,也不可能饥荒到全国人民吃不起粮食的地步。
“没事儿,反正我不骗人就是。如果我想骗人,也不用自己囤这么多粮食了。粮食囤着,又担心变坏,又担心老鼠,可麻烦着呢”朱凤英说。
娄主任心情复杂地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蔡芳突然说“妈朱奶奶带回来的红枣真甜你快来尝尝”
这次朱凤英回去,不仅把自家的粮食都弄来了,还去周边收了一波,要不是邓奎先不能离开学校太久,她还想走的更远,再多收一些呢
这红枣就是她在村里收的,正是大爷家的几棵大枣树,打下来的枣子晒干的。
蔡芳献宝似得,塞了一个给娄主任“你放心,秀宁打了水让我们洗了的。”
娄主任吃了一口,就不由得用力点头“真的很甜”
朱凤英笑说“喜欢的话,回去的时候抓一些,和鸡一起炖也是清甜的”
朱凤英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朴实热情的笑容,这让娄主任有些恍惚。这样看上去毫无心机、踏实善良的农村大娘,根本没有骗自己的理由,更何况是撒那样一个夸张又有些荒唐的谎。
母子几个在邓家的小院里坐了好一会儿,一直到时间差不多了,娄主任才叫着两个孩子回家。
蔡解放有些不想走,邓妹妹家好好玩,妹妹在这儿比在自家话要多好多,他喜欢这儿,虽然这个小院子不如他们家的院子大。
娄主任也习惯了蔡解放这样,说“那行,你先玩着,记得回家吃饭啊”
朱凤英说“没事儿,晚饭在我家吃也成如果天黑了,我让我家老大送他回去”
娄主任笑着应了,带着蔡芳走了。
她们走后,朱凤英就随手拆开了娄主任给的包袱,将里面的衣服都拿出来看了看。
确实都是小闺女穿的衣服,看着是半旧不新的,实际上都是棉布的,样式也挺好看的,朱凤英觉得都挺不错的。
她正拿着一件偏红色的衣服,往邓秀宁身上比划,说“这红色衬肤色,你要是再养白胖一些,穿这衣服就更好看了。”
李翠花挺着大肚子来了“哟哟,大娘你家今年丰收啊”
朱凤英知道这话不是什么好话,只是阴阳怪气的酸话而已,便说“你不是说你们老家,也有好几亩上好的田吗,肯定比我这儿丰收多了”
之前闲扯的时候,李翠花就说乡下老家也有好几亩田地,让金振汉的兄弟种着,还是最好的那种。
现在,朱凤英听出了她话里酸酸的意思,干脆就刺歪了回去。
李翠花被堵了回来,虽然不高兴,却没有转身离开,反而直接一屁股在没来得及放回屋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一坐下来,就直接伸手去拿朱凤英摊开的衣服,说“这衣服还挺好看的。”
说着,还拿着小衣服往身上比划。
朱凤英撇撇嘴,也不看自己多大的人了,还羡慕小姑娘的衣服。
而且,朱凤英实在不喜欢她这样,别人的东西伸手就拿,也不和人打个招呼问一问。于是她干脆直接将李翠花手里的衣服,抢了回来叠好,说“人家送给秀丫头的,你又穿不了,比划个什么劲儿。”
李翠花就有些不高兴了,说“比划比划都不行了小气秀宁不就一个丫头片子嘛要得了那么多衣服不如给两件我家建国和援朝算了。”
说着,她又要去拿别的衣服。
朱凤英一巴掌把她的手拍开,说“人家说了,都是给秀宁的。我也比了,都是秀宁的尺寸你家建国援朝穿不下。”
金援朝虽然年纪和邓秀宁差不多,但是人家是男孩子,又贼能吃,长得比邓秀宁大两个号都不止。
李翠花也翻白眼“不想给就不想给,说什么尺寸太小。援朝穿不下,我给我肚子里这个做尿布也成啊”
朱凤英也是来气了,直道“你家小崽子是你家的,这是我家秀宁的别整天叭个儿丫头不值钱之类的,我家秀丫头比你家小子金贵这是秀丫头的衣服,凭什么你张口就给你家的做尿布真是糟践东西”
李翠花天天嘚瑟自家两个儿子,邓奎先只有个闺女,朱凤英早就看不惯了。
放以前,朱凤英也更喜欢孙子。可是这些年,她一直以为邓秀宁是她死了的老大的独苗苗,就格外上心地护着,再加上邓秀宁确实聪明可人乖巧,朱凤英这心也就慢慢的变了,觉得自家孙女比小子们好多了。
李翠花能够拿出来显摆的,也就是能生儿子的肚子了,多少人听说她要生第三个儿子了,都说她了不起。没想到到了朱凤英的嘴里,这小子就一钱不值了。
这不是骂她家小子的事儿,是从根子上否认她李翠花的事儿
李翠花也是立马不干了,噌地站起来说“别人送你几件破衣裳,你还当个宝了说来说去,不就是会拍马屁吗瞅着人家蔡政委娄主任家都是有权力的人,就巴巴地凑上去讨好了这几件衣服,不就是主人赏给哈巴狗儿的东西么我呸”
说到最后,还真地啐了一口唾沫,然后咚咚咚地迈着坚实步伐,朝门外走去。
朱凤英被气的发抖,说“你给我滚滚出我家院子,再也别进来了”
李翠花的声音从院子墙外传来“谁稀罕进你家破院子”
朱凤英真是恨不得追上去给她两个耳刮子。
邓秀宁端了水来,递给朱凤英说“奶奶,您还和她计较啊”
朱凤英喘了几口粗气,才重新坐下说“你听听她说的话,像人话吗你爹能得到上头的重视,还不是因为他有军功”
邓秀宁让朱凤英喝水,说“奶奶,你要是生气,可真就让人家得了意了。”
这时候,蔡解放也凑了过来,歪着头听祖孙两说话。
朱凤英问“这话怎么说”
“李婶娘那人,喜欢眼红别人,你也是知道的。咱们这院子里堆了不少粮食,她家没有,娄阿姨送了我许多衣服,她家也没有,所以就说酸话呗。”
“再说了,咱们两家隔壁住着,什么事儿都对比着。蔡伯伯和娄阿姨家,明显和咱们家好一些,这样的领导家,李婶娘能不眼红嫉妒凭什么咱们家就比他们家好处多因为爹的军功金伯伯也有。但你要说,是因为爹比金伯伯聪明厉害表现好,她肯定又不愿意相信了。”
邓秀宁没说的是,李翠花说自家会拍马屁,肯定不是她自个儿想出来的,而是别人教的。数来数去,也就她男人会这样酸自家了。
金振汉大约也只是在家发发牢骚,不想都被李翠花听到心里去了。
朱凤英听了邓秀宁说的,觉得十分有道理。
金振汉和邓奎先两人关系好,连住都刚好是住在隔壁,就容易形成比照。李翠花天天盯着她家,看她家吃什么做什么,不就是想比一比吗和李翠花那样的人计较,没那个必要。
想到李翠花是因为比不上自家,所以才说出了那些酸气冲天的话,朱凤英心里才舒坦了。
见邓秀宁一番话,就把朱凤英说得眉开眼笑的,蔡解放十分佩服,说“妹妹你好厉害啊”
邓秀宁说“我一直都这么厉害。”
傲娇的小表情,让蔡解放觉得,邓妹妹真是越看越可爱
晚上,朱凤英做了饭,留蔡解放吃了,然后让邓奎先把他送回去了。
走之前他还恋恋不舍的“妹妹,我明天再来找你玩。”
“你明儿要上学呢等你放学再说吧”邓秀宁说。
等邓奎先回来,朱凤英又把娄主任送的衣服和玩具给他看了看,好让他心里有个数。
邓奎先让她收起来,说“秀宁喜欢的,合适的,就留着。不合适的送给别人家去,别糟蹋浪费了。”
朱凤英将衣服收起来,说“我知道的。老大,你最近忙不忙”
邓奎先问“怎么了家里有事”
朱凤英说“我想着,让你把咱们院子的围墙加高一下,把院门弄一弄,别让人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上回李翠花摔了,不就是因为趴咱们院墙头吗好在没摔出什么毛病来,不然这事儿咱们也得被牵连。”
虽然李翠花是自己个儿爬墙头偷听的,可是万一她摔流产了,到时候别人反而会风言风语地说他们家,怪他家怎么有个院墙了,还会同情李翠花。
邓奎先觉得老娘说的有道理,点头说“我明儿看看学程表,找个时间弄弄院墙和门。”
“如果可以,最好再加高个半米。”
这就是个不小的工程了,邓奎先应了下来,盘算着自己去买点砖头水泥,然后找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干。
第二天,邓秀宁听说自己爹答应了加高院墙,也松了口气。加高院墙不仅仅是为了防备李翠花,也是为了饥荒做准备。到了困难时期,大家都饿的两眼冒绿光,如果让人知道她家囤了粮食,估计会直接爬墙进来抄家了。
邓秀宁可不想自己辛苦积攒的粮食,就那么被人弄了去。
而另一边的娄主任,心里一直装着朱凤英说的荒年的事儿,她心里实在是纠结得紧,不知道该不该信了。
晚上睡觉前,蔡政委还坐在床上看着文件,娄主任掀开被子,在自己那一边躺下了,酝酿了一会儿,才开口说“老蔡,我今天听说了一个事儿。”
蔡政委眼睛不离文件,说“什么事儿”
娄主任将姿势变成侧躺,面朝着蔡政委,说“今天,小邓不是和他娘从老家回来了嘛还把今年新收的粮食全都拉来了,我瞅着有千多斤呢我就问了问朱大娘为啥这么做,朱大娘凑我耳边说,她那是为荒年囤的粮,所以再费事费钱,也都弄到这边来了。”
蔡政委过了两秒,才从文件中抬起头,惊诧地说“什么荒年”
娄主任点了点头,说“我问了她,凭啥说要荒年了,现在国家发展不挺好的吗,哪里还担心饿肚子她就说,是她的经验告诉她的。而且这次荒年不是一两年,而是好几年。”
“她没有切实的证据”蔡政委问。
娄主任轻叹一口气,说“要是有证据,我也不至于这么为难了。一方面我觉得,连国家气象局之类的机关,都没有预测说要荒年了,可是另一方面又觉得,大娘不可能故意骗我。她自己都囤了那么多粮食,总不会是故意放在那儿坏掉吧”
蔡政委理解了娄主任的难处,点了点头说“你说的都很有道理。小邓是个踏实的人,他娘也不是个不着调的。如果真的有大灾荒,确实是需要尽早做准备。不过咱们是部队的,粮食和农业,也不是咱们能管得到的事儿。”
娄主任说出了心里的事儿,感觉也舒坦了一些,闭上眼睛说“谁说不是呢,想报警,又怕报了假警。这个消息又不敢和别人说,只敢和你商量商量。如果是假的还好,如果真的,提前准备准备的话,也能救许多人命了。”
蔡政委凝重地点了点头,这农业虽然不是职责范围,可是作为部队的人,心中天然带着责任感。如果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的话,不做点什么,如果真出现了饥荒,自己肯定会自责的。
娄主任和蔡政委的纠结也影响不到邓秀宁,她和奶奶朱凤英花了几天时间,把家里的粮食整理了一番,登记好了,然后分门别类地搬进了地窖里。
李翠花可能是真的被朱凤英给气着了,也不见她在墙头或者门口探头探脑了。
收拾着粮食,邓秀宁和朱凤英说“魏奶奶她们,估计粮食也收了,咱们得上各处看看了。这一个多月没去,估计也有不少粮食能收了。”
朱凤英说“我也这么想的。只是最近手头有些紧了,我们去乡下可是花了不少钱呢再收粮咱们得慢慢来。”
邓秀宁点头。
晚上,祖孙两等了许久,邓奎先才从学校回来。
“今儿是又被什么活动耽搁了吗”朱凤英边给他盛饭边问。
邓奎先洗了手脸,在桌边坐下,饿得直接上手抓菜吃“不是,是蔡政委把我叫去问了点事儿。”
邓奎先也不知道,自家老娘说的荒年的事儿,怎么传到蔡政委耳朵里了。
蔡政委询问了他关于荒年的事情,邓奎先只好说“我也不知道,是我娘说的,我娘现在每天就想着囤粮,我的津贴补贴之类的,全都被拿去买粮食了。”
邓奎先虽然不大信,但是能够让老娘开心点,他也就不那么在乎那些钱了。
囤粮能让自家老娘安心,也有了事儿做,邓奎先觉得钱花的值。回头要是粮多了,吃不完,再说服老娘卖掉一些陈粮,当然有些损失,那就当花钱买了心安好了。
邓奎先说的倒都是心里话,但是也让蔡政委更加拿不准了。
祖孙两不知道蔡政委和邓奎先说了什么,倒也没放在心上。
收拾好了家里的粮食,地窖被填满了不少,祖孙两心情更是好了不少,又开开心心地出门去收粮了。
这次除了一些日用品,她们还将邓秀宁的衣服收拾了一下,不适合她的和不喜欢的,都打包一起,带到了乡下去换粮食。
反正旧衣服她们也没花什么钱买,就干脆半换半送了。
这次祖孙两隔了一个多月才来,魏玉花和同村的等得辛苦极了。
“老姐姐,你是不知道,我前段时间啊,天天早上都要去那边的路口望一望,看看你们来没来,可是你们一直都没来”魏玉花看到祖孙两就激动得不行。
祖孙两虽然才来过几次,可是魏玉花觉得和朱凤英特别聊得来。而且朱凤英上次带来的东西又好又实用,她们就天天盼着了。
朱凤英害了一声,说“一个多月前,我摔了胳膊,一直在家养着呢我托人带话来了,说我来不了,你接到了没”
魏玉花点头“接着了,那时候我才没去路口望你们了。”
祖孙两一来,不消一会儿,就把东西都换出去了。那几件小衣服,也是魏玉花看着谁家有适龄的小姑娘,才给换了出去的。
朱凤英可记得李翠花说,要用邓秀宁的衣服,给她肚子里的儿子做尿布的事儿,所以才让魏玉花特地帮忙盯着,免得被没有适龄小姑娘的人家拿去糟蹋了。
换完了粮食,祖孙两也不急着走,这次魏玉花还特地给祖孙两冲了红糖鸡蛋来。
闲聊起来,朱凤英说了自己手骨折的事儿,然后说到了这次回老家运粮食的事儿。
“我老家那边,有传言说是要搞公社化,就是把所有人的田地收到了一起,大家一起种。收上来的粮食呢,交一部分给国家,一部分给公社里,剩下的就村里人一起分。”
“还有这事儿”魏玉花听着觉得很惊奇。
朱凤英点头说“说是别处早就搞了,还搞了好几年了呢我老家那边算慢的了。”